欢迎访问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网站!

邀请讲座

讲座回顾|张志清:古籍保护学科再认识

发布日期:2025-04-14 点击量:

2025年3月19日下午,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国际汉学研究中心、《汉籍与汉学》编辑部、《汉籍知新》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系列讲座”在数学楼216会议室举行。讲座题目为“古籍保护学科再认识”,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张志清老师受邀主讲。儒学高等研究院聂济冬教授主持讲座,儒学院数十位老师、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志清馆长介绍了本次报告的主旨。古籍保护作为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古籍科技保护水平、促进古籍活化利用、加强数字人文、促进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培养古籍的复合型人才,此次报告旨在对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行一些新的探讨。

随后,张馆长分析了“古籍保护”以及“古籍保护学”的概念,指出“古籍保护”分为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近年来还出现了传承性保护的概念。也可以分为本体、信息、文化保护。“古籍保护学”是研究古籍保护规律的学科,人文学科、管理学科、理工学科、非遗技术和艺术学科都在古籍保护学科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演讲中,张馆长特别指出古籍保护与修复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全国古籍保护人才结构由古籍工作科学技术、传媒推广、古籍收藏、非遗传承五部分组成。他同意安秋平先生的认识:如果全国古籍工作能比喻成一条大河,那么古籍保护是这条大河的上游。


接着,张馆长对“古籍保护与文献学”进行了讨论。表示“古籍保护与文献学”是探索古籍等文献遗产采集、修复、管理与开发利用规律的学科,旨在探寻蕴藏于各种古籍中的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的规律性,实现其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主要培养方向包含:整理与典藏、保护与修复、开发与传承。

最后,张馆长对中国古典文献学、典藏学、校雠学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对“典藏学”提出了新的看法,指出狭义的“典藏学”是传统文献建设、保存、保护、利用的学说。认为“典藏学”是文献学与古籍保护学的桥梁和纽带。并提出要重拾典藏学,开展特藏和专藏实践。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张馆长讲座的内容引发了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在座的老师、同学就“国内藏书的保护”“海外藏书的修复”“古籍普查”等提出问题,张馆长均予以耐心细致地解答。他强调,不同的工作系统对于古籍的侧重点不同,或重视整理研究,或重视保护传承,但二者有融通处。

讲座结束后,聂济冬教授进行简要点评。她认为,这次报告是张馆长对古籍保护学科外延和内涵的新论。这是张馆长作为古籍工作领导者、古籍保护学科开拓者的双重身份下,就相关工作做的融通思考。古籍保护是新兴学科、汇通学科,在今天新文科发展的背景下、在积极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古籍保护学科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张馆长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古籍保护学科设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典藏学”进行了学理分析,逻辑清晰。整场讲座信息量非常大。

最后,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