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网站!

全部

漂泊海外數百年 中華古籍漸歸隊

发布日期:2024-02-23 点击量:

◆合璧工程團隊在海外尋找漢籍。 受訪者供圖

◆山東大學國際漢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合璧工程編目複製團隊核心成員劉心明教授。香港文匯報記者胡臥龍 攝

◆合璧工程團隊尋找漢籍。 受訪者供圖


「全球漢籍合璧工程」啟動六年 1600餘稀缺漢籍成功複製

位於山東大學中心校區的國際漢學研究中心,陳列着「合璧工程」啟動 六年來的部分成果,一排排帶着墨香的書籍古樸厚重,每一本背後都有一個尋覓的故事。

從2017年11月,尋覓海外珍稀漢籍的「全球漢籍合璧工程」正式啟動。2018年,這項工程被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作為國家重點文化工程列入「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全球漢籍合璧工程」,是針對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和地區所藏漢籍而開展的一項國家重點文化工程,主要是將境外所藏中華古文獻調研摸清,進而將中國大陸缺藏的品種和版本進行複製、出版、整理和綜合性研究,從而完善中華古文獻的存藏體系,為國內文化建設和國際文化交流提供文獻支持。山東大學是該工程的責任主體單位。

六年多來,合璧工程團隊成員在全球圖書館、藏書機構奔走,從36萬多條漢籍目錄中遴選出稀缺漢籍1,600餘種並複製全文圖像,其中260種已影印出版——在海外漂泊了數百年甚至更長久的中華文化瑰寶陸續「歸家」。◆香港文匯報記者 殷江宏、胡臥龍 山東報道

今年59歲的劉心明教授,是山東大學國際漢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合璧工程編目複製團隊核心成員。潛心研究古籍幾十年,劉心明每次在境外看到中國大陸缺藏的品種和版本,內心總是五味雜陳。

在合璧工程啟動之前,專家團隊就已經多次到相關國家調研尋訪。

「經常要談幾輪才能談成」

2014年冬天,劉心明在法國一家圖書館翻閱漢籍時,發現對方專門給漢籍做了合訂精裝保護。「中國的古書,是要拿在手裏一邊把玩一邊研究的,這種保護其實不便於閱讀,但也體現了對方對漢籍的重視。」劉心明欣慰之餘又有些哭笑不得。

「我們在外面最常遇到的就是閉門羹,經常是要談好幾輪才能談成一件事兒,還有的好幾年也談不成。最大的難點是要受制於人。」因所尋古籍均在境外,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尋覓過程困難重重。劉心明坦言,「慢慢地發現這不是一件心急就能完成的事情,很可能需要長期的努力。」

儘管屢屢碰壁,他們仍不願放棄,想盡一切辦法達成所願。「被拒絕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三次不行也許第四次就行了。」面對拒絕,合璧工程團隊曾提出幫忙編目、聯合研究、出資出版等各種合作方式,但結果經常不盡人意。有的與政治因素有關,有的是因為人事變遷,有的則是顧慮重重。為了擴大宣傳,團隊寫了英文、俄文、日文、韓文等多種關於合璧工程的文字介紹。

「其實我們是想向全世界做出一種姿態,中國人會造航空母艦和飛機大炮,但也會拿出很多錢來復興古代文化。我們中華民族愛好和平,是來和你友好相處的。」劉心明說。

「讓對方認可你的學術眼光」

中國散落在境外的漢籍以亞洲居多,其中又以日本、韓國和越南為最。劉心明曾多次跟隨團隊前往日本尋訪。「那邊天氣潮濕,書蟲很多,漢籍上有很多蟲子眼,每次看到都會很心疼。」

2018年夏天,劉心明和合璧工程首席專家、山東大學講席教授鄭傑文一起到日本一家大學圖書館拜訪,提出幫助對方做漢籍編目工作。對方很驕傲地說:「我們的編目做得很好,不需要你們。」劉心明就提出看一下他們的編目,對方拿出了三本。

於是,鄭教授繼續和對方溝通,劉心明從口袋裏拿出一把小紙條,看幾頁就放一個,很快小紙條就用完了。這時鄭教授把「舞台」交給了劉心明。

「你們這個編目做得很好,但是有些小問題,我夾條子的都是。」劉心明一一指給對方,「你看,這個字錯了……」一番友好的交流之後,中方自然而然地提出了合作意向。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對方認可你的學術眼光。」劉心明講述這幾年的尋訪經驗,「很多大學、藏書機構是私立的,有時候學者之間的溝通比官方對接更為順暢。」

劉心明還記得他第一次去大英圖書館時,館方很熱情地拿出一部漢籍,像獻寶一樣:「我們這裏有很多好東西,你看這是本元代的書!」

劉心明翻閱了一下:「這不是元代的,是清代的。」 對方有點不高興:「這麼一翻就說是清代的,你憑什麼?」劉心明立刻指出,書上有清代皇帝的避諱字——雍正皇帝胤禛的「胤」字、乾隆皇帝弘曆的「弘」字都缺末筆,元代人不可能避諱這些字的。他篤定地說:「清代具體什麼時候刊刻的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元代的。」慢慢地,爭執變成了中外學術交流,又很快變成了合作談判……像這樣的事情,合璧工程團隊的成員在海外時有發生。

300多團隊千餘位專家參與其中

合璧工程啟動以來,共有300多個學術團隊千餘位專家學者參與其中,亦得到了中國友好城市、海外留學生和華人的幫助。

2023年,合璧工程出版了138種漢籍珍本、10種漢籍點校整理成果、2種漢籍與漢學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