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网站!

全部

“二〇二五年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5-11-20 点击量:


2025年11月15日,“二〇二五年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数学楼216会议室顺利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黑龙江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以及山东大学的专家学者们,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儒学高等研究院主办,《汉籍与汉学》编辑部、《汉籍知新》编辑部协办,由山东大学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汉学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聂济冬教授主持。


首先,全球汉籍合璧工程首席专家刘心明教授向与会专家致欢迎辞,简介了汉籍合璧工程的最新进展。合璧工程汉籍与汉学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聂济冬教授介绍了“合璧研究编”的情况,说明了本次研讨会专门邀请了来自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中国哲学、外国语言文学专业领域的专家参会,共同讨论“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新理念与新方法”。

随后,各位专家围绕本次研讨会的会议议题演讲、发言。在汉学及汉学家研究方面,徐建委教授分析了“文化记忆”理论的本质内核、运用范式,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文本阐释的局限性。卢梦雅副教授回顾了法国早期汉学的知识体系建构。李琳副教授梳理了西方《荀子》研究范式的转换。陈恒新副教授分析法国国家图书馆存藏的未编目的伯希和藏书的批校内容,揭示了伯希和学术交游,总结了他的汉学成就。曹磊副教授以日本林氏家族为例,分析林氏家族承担的官方文化功能确立原因,探讨了中国文化对江户时期日本社会的影响。

在汉籍目录研究方面,吴原元教授提出民国时期域外汉籍、汉学目录的编纂受到“与外人争胜”“学术救国”等因素的驱动及现实思考。凌一鸣副教授分析了《葛思德华文藏书库目录:中医药类》特征、类型,考察了该馆藏中医药古籍来源、典藏情况。

在海外汉籍孤本的文献史料价值方面,苏芃教授分析了日藏古写本《玉篇》有严格避南朝梁讳书写特征,并结合与唐代佛经写本的比对,认定这是南朝梁的旧本,并对唐写本有深刻影响。郜同麟副教授指出日藏《春秋左氏音义》保存了早期经本的内容,对今本《经典释文》的校勘具有重要意义。陈肖杉老师、张瑞老师分别以《中山表文》和日本东北大学图书馆藏《陈情先后赠言》为题做了报告,介绍了汉籍合璧工程的回归成果。

在海外汉籍典藏、流布方面,刘冬颖教授梳理了英国主要图书馆藏两百余种《诗经》文献的流传脉络,分析了理雅各、韦利等汉学家的《诗经》翻译策略与相关研究。谢辉副研究员介绍了欧洲藏汉籍西式装帧的成因和特征。巴扬研究员基于十九世纪燕行文献,考察了朝鲜使节对中国典籍的传播及运用。

古籍研究新视角方面,石祥研究员围绕鲁迅的绍兴石刻研究手稿展开报告,认为这些手稿体现出从“抄撮”到“著述”这一逐渐深入的过程。


最后,聂济冬教授作会议总结,感谢参会学者们分享研究成果,认为这些发言是从汉语言文学、历史学、中国哲学等不同专业领域视角,展开对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的发展。